防止自殺會:宜關心、理解 勿急於說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3/10 14:08

最後更新: 2016/03/10 14:08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經濟日報資料圖片

今學年剛過一半,已有22宗學生自殺身亡,自2004年自今最高,與2004及2012年全年數字一樣。有專家建議,家長應讓子女明白自己是關心他,而非只是學業。

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周婉芬說,自殺背後有不少成因,當中學業壓力是主因。她建議,父母與子女建立朋輩式關係,作對話及身體上的鼓勵,如由「今日做完功課未?」,變成「今日做功課辛不辛苦」,讓子女明白家長是關心自己,非功課。

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中心主任何永雄說,不少人發現身邊人有自殺念頭時,想盡快說服他,著他放低自殺想法、說出「明天會更好」等說話。惟你愈流露此想法,當事人會愈抗衡你的關心,愈不視你為傾訴對象。

何建議,應先表示明白及理解當事人感受,取得信任後,說話的分量及效果會重得多,再選適當時間再勸其停一停,想想不好立即自殺,以及提醒他身邊人愛錫,若得知當事人有具體自殺計劃及日子,應報警求助。

周說,自1995年起,熱線中心20歲以下求助者比例一直下降,由1995年的27%(562人),跌至2014年約5%(575人),可見青少年無直接求助或找人傾訴。

她認為,現時教育以成績論成敗,競爭愈推愈前,但心智未及發展,加上出生率低,家庭或會過分溺愛,較保護子女,令他們的抗逆能力下降。而情緒病或面對升學、轉校等環境,亦是學生自殺的隱藏因素。

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指,據報章報導,今學年至今共22宗學生自殺個案,中學生佔12宗,IVE生(香港專業教育學院)1宗,大學生9宗。

據死因裁判庭資料,2004至2014年間每年學生自殺徘徊9至22宗,當中2004及2012年分別有22宗。

撰文 : 鄧穎琳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